太陽越來越毒,不少莊稼耷拉著腦袋。丟下碗筷,河南省輝縣市西平羅鄉子瑞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勝利騎車來到玉米地頭,擰開機井上的閥門,瞬間清水噴涌,沿著滴灌帶直達玉米根部。
500畝大田,那叫一個解渴哪,足足飽喝了5天!“擱在往年,澆一遍水得雇8個人,現在動動手指搞定,小水勤灌省了人工,還節約了40%的水!”劉勝利站在地頭哼起了小曲兒。
這個夏天,地處南太行的輝縣市出現旱情。像劉勝利這樣的種地大戶,全賴高標準農田建成后機井聯網、滴灌精準供水,才得以抗旱保苗。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工程。輝縣市有90.43萬畝耕地,其中78.69萬畝為基本農田,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77.11萬畝。田塊連片、溝渠聯網、道路貫通,實現“旱能澆、澇能排”。
有了高標準農田的加持,地不再“望天收”,累累碩果如何變為產品、走向全國大市場?農業現代化,離不開產業現代化。輝縣市秉持產業化理念、品牌化思維,以“合作社+公司”聯農帶農,打造“禮遇共城”區域公共品牌,破解農產品“散、弱、小”局面。
走進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河南米多奇食品公司,一條條智能化生產線忙碌有序,一車車加工食品排隊發往國內各大城市。“一個廠一年能‘吃’當地小麥、玉米超10萬噸。”企業有關負責人介紹。
“糧頭”連“食尾”,“農頭”串“工尾”,輝縣市以全產業鏈思維,促進糧食產業鏈條向精深加工的下游項目延伸,推動全市16家“農字號”龍頭企業形成食品制造、農副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年帶動2萬農戶端穩“特色飯碗”。
“過去賣一斤生核桃不過幾塊錢,現在我們開發的‘烤核桃’注冊了地理標志商標,成為‘禮遇共城’的俏貨。”南寨鎮蒿地掌村黨支部書記元銀貴笑聲朗朗。這個深山區小村落,地少且貧、產出又低,實行“支部帶頭、支委包組、黨員聯戶”后,“特色種植+精深加工”路子越走越寬闊,村集體流轉120畝土地種植核桃,建起冷庫和加工車間,87戶入股農戶年均分紅超5000元。
如今,“禮遇共城”已整合山楂、紅薯、食用菌等60余款特色農產品,聯動河南省農科院共建基地,實現了從“好貨難賣”到“優質優價”的轉變。
“高標準農田筑牢了‘穩’的根基,產業鏈延伸了‘長’的優勢,區域品牌擦亮了‘亮’的名片。”輝縣市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做足做活“土特產”這篇大文章,讓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記者 王勝昔)